本站消息 为推进“十四五”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有序开展,提升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能力水平,近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组织专家遴选出了30个案例作为首批“十四五”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典型案例。我校朱书生副校长团队的《林下三七科技创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案例入选典型案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模块。
据悉,2015年来,在朱有勇院士、朱书生副校长的带领下,林下中药材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成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林下中药材有机种植技术体系,已成功获得15项核心专利授权,形成国家标准1项(GB/T 41552 三七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云南省地方标准3项(GB/T 928 林下中药材 三七生产技术规程 系列标准)。
依托该技术体系,团队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山区,构建了面向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林下中药材科技服务体系,实现了科技团队驻村入队,把科技推广融入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实现了科技示范基地进村入寨,在拉祜族深度贫困村建立了全国唯一村级院士工作站和多个科技示范基地,把科技示范和推广前置到生产一线;建立了“手把手教”的全程培训新模式,培养了360名乡土人才,引进培育了8家企业发展林下中药材,应用推广1万余亩,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关键产业支撑。
团队开展林下中药材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时,组织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田间地头开展实习与实践,培养出百余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学生在开展论文的同时,还深入生产一线,当起了当地老百姓的“小老师”,带领边疆少数民族学习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将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也将成果留在了田间地头。